資料圖片:某市天然氣銷售價格調整暨價格機制改革聽證會上,聽證代表舉牌抗議。(來源:CFP視覺中國)
      15日,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,部署加快推進價格改革,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。李克強說,目前在價格方面,的確仍存在一些政府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項。價格改革是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重要內容,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壓縮權力尋租空間的重要制度建設。(11月16日中國政府網)
      價格改革是由行政定價改為市場定價,即由供求關係決定價格。在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國家中,價格改革都相當敏感而關鍵。
      人們習慣了“有事找政府”,容易對政府定價形成路徑依賴,特別是政府定價較低時,人們更不願意改變。每逢價格改革,比如水、天然氣等價格調整,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“又要漲價了?”其實,“逢改必漲”不是因為實行價格改革,恰恰是因為價格改革沒有徹底。
      比如,稍微有點年紀的人很熟悉的“倒爺”,就是“價格雙軌制”的產物。上世紀改革開放之初,因為價格沒有完全放開,出現了同一商品在同一地方有兩種價格的現象,其中一種是相對較低的計劃價格,一種是較高的市場價格。能做“倒爺”,大部分都是有資源、有背景的人,他們把計劃價格的商品倒到市場上去賣,賺錢不費吹灰之力。兩種價格差別越大,他們賺得越多,當然也容易哄抬物價,擾亂經濟秩序。
      目前,我國大部分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已由市場決定,但是農產品、資源能源、交通等領域的價格並未完全市場化,有一部分仍由政府直接定價,這增加了市場化改革的難度。
      在一些壟斷領域,由於價格改革不徹底,很容易滋生權力尋租,直接損害消費者利益。以天然氣為例,氣價屢漲不跌飽受質疑。這是因為,我國的天然氣進口主體基本受“三桶油”壟斷。試問,在壟斷的情況下,怎麼會有公平的市場競爭?政府定價會不會被壟斷企業所左右?
      十八大以來,發改委系統中的“落馬”官員不在少數,其中價格司人數居首。這說明“管”得越多,尋租黑洞也越多。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在法庭上反思,在市場經濟條件下,審批權應當大量下放到市場,從源頭上解決政府不該管的一些事,防止以權謀私。
      如果價格改革徹底,按市場需求定價,結果將是形成“有升有降”的合理價格機制,而不是“只漲不跌”,同時,讓企業在公平的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,也有助於產業優化升級。從長遠來說,這賦予了消費者選擇權,使他們能獲得更多的產品和服務。另外,也將管住政府那隻“閑不住的手”,減少尋租空間。
      李克強總理指出,當前我國 CPI、PPI數據持續走低,國際市場的輸入性價格也在低位,正是價格改革的“窗口期”。只有抓住機遇,真正向市場化方向邁進,才能釋放更多的改革紅利。(中國經濟網 武曉娟)  (原標題:期待價格改革真正向市場化方向邁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ajttszotd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